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作品 > 热点书画家 >> 文章内容

【中国美术市场报】韩一 : 与山共舞·写在画展的艺术自述

[日期:2025-08-29 15:18]   来源:  作者:杜鹃   阅读:83310





   韩一〡远山的呼唤   










一一写在画展的艺术自述

文〡韩 一


    

我叫韩一,自小受家父影响,走上了绘画这条路。如今,我居住在北京宋庄,在这片艺术热土上,已经度过了北漂岁月15年有余。宋庄,这个汇聚着无数艺术梦想的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艺术熔炉,让我在其中不断锤炼、成长。


我出生并成长在豫北平原,那是一片广袤而宁静的土地。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除了错落有致的房屋和横亘天际的电线杆,便是那高过人头的玉米地。放眼望去,是一望无垠的平坦,没有山峦的起伏,没有沟壑的深邃,一切都显得那么质朴而单纯。我对山的概念,最初是从“育红班”的课本上得知的。书卡上那座用简单线条勾勒出的山的图案,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门。我望着那起伏的线条,心中不禁涌起一个疑问:我这一辈子能见到山吗?那未知的山,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吸引着我去探索、去追寻。


 十六七岁的时候,我有幸第一次随老师走进了南太行山。当我真正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与震撼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是天庭巨人,它们昂首挺立,向世人展示着雄伟与壮丽;那层叠的山峦,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岁月的天幕下徐徐展开,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睿智与创新;那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流,如同灵动的音符,在山石间跳跃、欢唱,奏响了一曲天籁赞歌。这个“第一次”,顿时刻在了我灵魂的深处,永久而又难以磨灭。自此,我对“山”产生了深深的恋情和痴迷,这份情感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在我的心中一直燃烧,从未熄灭。正是这种对“山”的深刻印象、钟情与痴迷,让“山”成为了我绘画创作的主体和主题。山,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我灵魂的寄托,是我艺术表达的核心。每一座山都有它独特的性格和故事,我渴望用我的画笔,将它们的神韵与精神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上。

从此,为了追寻心中那座完美的“山”,我踏上了游历世界各地名山大川的征程。从东方的神秘山峦,到西方的壮丽峰巅,每一座山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悟和启发,它们就像一本本厚重的经典古籍,让我在其中汲取着无穷无尽的艺术养分。最后,在众多的名山大川中,我选择了中国西部高原的雄奇峰峦,它们是离天最近的地方。

高原的山,雄浑壮阔,仿佛是大地的脊梁,撑起了时空的辽阔,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巋然不动,彰显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高原的水,清澈见底,宛如大地的血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它们在山间穿梭、激荡,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高原的云,变幻莫测,恰似大地之梦,充满着无尽的遐想,时而轻盈飘逸,时而气势磅礴;高原的空气,凛冽而又清新,是大地在呼吸,每一次呼吸都是在更新人们的胸怀。我想,这就是我梦中的山,情山、宝山、神山。自此,我甘心情愿地将人生与梦想交付于它,虔诚地在神往之地探求艺术的真谛,直到永远。



当我执着地行走在艺术朝圣路途中,无比幸运地碰到了许多前辈、老师和朋友的鼎力相助。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从不同的角度照亮我跋涉的路。


至于说到我的绘画特点,我始终坚持以传统的线条作为骨架。线条,在中国画中就像人体的骨骼,是支撑画面结构的基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勾勒,更是蕴含着画家的情感和思想。再用水墨洇晕的手法使画面更加明亮丰富。水墨的交融就像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每次作画都要在构思、立意、构图、色彩等方面反复推敲,直至胸有成竹后,才放笔直取胸中丘壑。所以,我的画比较率性洒脱,决不露出任何矫揉造作的痕迹。当然,我非常注意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中国画的“线”是根本,如果离开了线就失去了中国画的魂。线,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守住“魂”,再在形式题材上去探索,注入时代的审美观。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创新。依此,我相信中国画就不会走偏。我这样想,也一直是这样践行的。


2025年9月5 - 21号,在内蒙古美术馆,即将举办我的个人小展《远山的呼唤——韩一中国画作品展》。这次展览规模不大,展品约40幅左右,其中有15幅大尺幅作品(重彩),其它为水墨小品。大部分是创作作品,也有部分写生作品。总体上,这些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我这几年来的创作路径。


在重彩作品中,我尽量表现西部高原风貌。西部的高原、山脉、峡谷等景观,色彩丰富而浓烈,我运用重彩的手法,将它们的视觉冲击力更加突出地展现出来。但是,我个人更喜欢的是对水墨的探索。水墨,是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能够表达出一种含蓄而深沉的美。我也特别希望大家看到我对这一题材上水墨的研究,希望能够在水墨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高原的环境是奇幻的、多彩的,一种大气象。天地之象于无形之中,气韵氤氲。这样的题材更适合用水与墨的方式来表现。加上我多年来对高原上大山大川的观察和研究,在表现山的线条时,我用粗辣的、犹如钢筋般的线条来展现山的硬朗和雄浑。这种线条与水墨的组合、冲撞,整体上能够表现高原的独特风貌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我知道水墨的识别度和自己的审美取向应该是一致的,都说画如其人,从这些作品中,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我现在的创作状态。

 

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特别是写意画)成长周期很慢,因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中国画是注重写意精神的,它讲究文化意象,要求画家带着“观山是山,观山不是山”的主观情绪作画。这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需要画家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的境界。中国画如同中医,没有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我还年轻,艺术朝圣之路还很长。我知道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师法自然”,并虚心向同行前辈学习,慢慢积累,方有新进步。


中国画天地博大,学海无涯,绝非一朝一夕就会成功。我才刚刚开始,我想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才是正路。这是自己的选择,我会努力,一点一点积攒,从小丘到大山,自觉做一个艺术的探索者,追寻那属于自己的艺术之光。

                                           

韩一

2025年8月于北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艺术家 ·   




  韩 一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人民美术出版社签约艺术家
中国教育电视台《丹青中国》栏目特聘艺术家 
河北省文学艺术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员











   · 作品欣赏 ·   



































 “文图”均可放大阅览 

声明:转载内容,请标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