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一〡吉祥天地 90x180cm 2025
![]()
![]()

一一 读韩一的山水画创作
文〡陈明
在当代山水画家群体中,女画家韩一是非常独特的一位。女性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并非罕有,但其画作绝大多数以婉约的闺阁体著称,比如元代的管道升,明代的马守真、文俶、薛素素,近现代也有何香凝、潘素、陆小曼等,她们多以文人画风格呈现女性特有的温婉和细腻,极少有以豪放派的风格名世的。当今女画家的创作较之以往要丰富许多,风格语言十分多元化,但在作品中也多体现女性的艺术特质,尤其注重个体经验和女性身份的表达。相形之下,韩一的绘画创作就显得十分特别,她既没有在画中表现温婉的女性生活,也没有陷入个体化的情感表达,而是将视角投注在似乎与女性毫不相干的巨川峻岭上。或许是偏爱大山大水的缘故,韩一的山水画多以雪域高原、西北大川为题材,笔墨豪放,构图开阔,景象雄浑,气势撼人。这种以顶天立地的图式和浑厚峭拔的气韵表现北方山水的崔嵬嵯峨的风格,可上溯至五代北宋,此时的山水画体现的是北方山水的雄强浑厚,与南宗山水形成鲜明反差。如果要从山水画发展的脉络上看,韩一的山水画无疑越过了元明清的清澹雅逸,直取五代北宋浑厚苍莽的特征,这可视作其风格的一个重要来源。除此之外,在高原边陲的写生和采风,也为其创作注入了雄强的魂魄。

韩一〡喜马拉雅 · 190x190cm 2017
韩一的笔墨泼辣、沉厚,线条劲健,能放笔直取,同时敢于大胆着墨,皴擦点染酣畅淋漓。《喜马拉雅》(2017)是较早呈现这种特征的一件作品。在这幅尺幅巨大的作品中,巍峨高耸的山川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底部留白,画出一队牦牛和藏民,在雪地中旖旎而行。在笔墨上,韩一以浓墨勾勒出山石的坚硬挺拔,以大面积的渲染表现高原雪山的雄壮伟岸,渲染出庄严肃穆的氛围。韩一用粗笔勾勒大川巨石的结构,再以墨层层渲染,造成沉厚深沉的效果,辅之以留白的方式表现出高原冰川的陡峭险峻。这种勾染的方法在《丝路赞歌》(2017)、《西部放歌》(2017)、《吉祥高原》(2018)、《天地吉祥》(2018)等作品中均可见到。《吉祥高原》在构图上与《喜马拉雅》相似,但画面更显得苍茫壮丽。画家用粗放的用笔勾勒巍峨的高山,再墨色渲染,以留白的方式表现雪山与山溪,将画面的气息连贯起来。在空间上,这幅画更多体现出一种宇宙般的高远,变幻的墨色与浓淡干湿的穿插对比,让画面更具有超时空的魔幻感。与上述作品不同的是,韩一的一些尺幅不大的创作笔墨更为简约,但仍给人沉厚苍莽之感,如《昆仑》(2022)、《圣地》(2021)、《山南》(2021)等。在这类作品中,画家的用笔凝重而爽利,黑白之间的对比更加强烈,墨色的渲染显得灵动而润泽,十分精彩。后人评价五代关仝的山水“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此句正好形容韩一这些作品,所谓写意精神,也在于此。

韩一〡山之境 · 93x348cm 2021
韩一还有一类作品以墨见长,用泼墨和勾染的方法表现山川的氤氲感,也有很好的效果。韩一在墨法上的特点和优点十分明显,即敢于用浓墨、重墨,她常常在画中先以浓墨大胆铺陈,再以淡墨或水来冲浓墨,最后根据画需要收拾画面,粗中有细,急中有缓。例如《圣地》(2017)一作,通过泼墨的手法表现混茫的远山,墨破水,水破墨,水墨相互交融,形成变化丰富的墨色,再以线勾勒、丰富山石的形态,显得自然天真。《山之境》(2021)也是如此。画家以简疏之笔勾勒山石,以泼墨渲染画面,山川浑厚,瑞雪满山,苍苍茫茫,动有千里之远。与《圣地》相比,《山之境》的墨法要明显成熟,尤其是对水的控制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两幅《吉祥天地》,这两件作品除了在墨法上的纯熟外,在墨与线的结合上也更游刃有余。《吉祥天地》(2023)高240厘米,宽120厘米,笔墨极为豪放粗犷,画面左侧留白,以红色勾绘出寺庙,右侧粗笔勾勒峻峭山川,再施以大面积渲染,墨色浓厚沉郁,章法清奇险峻,尤其是红与黑的对比,有异趣。《吉祥天地》(2025)高180厘米,宽90厘米。画面大部以勾染为主,晕染丰富而有度,墨色浓重而皴散分晓,凝坐观之,烟云顿生。山顶留白,表现一抹阳光,山脚留出空白,绘出一群牛羊和毡房。从这件作品中可以见出,韩一在笔墨上逐渐纯熟,这是她长期锤炼语言的自然结果,正如清人唐岱所说的:“惟循乎规矩,本乎自然,养到功深”。在笔墨上的长期锤炼,使得韩一的艺术面貌愈来愈峻厚,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象。
多年来,韩一的山水画创作始终没有离开雪域高原和壮丽山川,并将之称为“梦中的情山”。借景抒情是山水画的核心理念,山水画不仅是对自然万象的描绘,更是中国人观照世界、安顿心灵的视觉化表达,内蕴着中国人的哲学观、人生观。所以石涛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韩一对于高原山川的热爱既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来的震撼,也来自她内心深处的壮阔情怀,以及对于中国山水文化渐次深入的认识。从少年时看到太行山时的震撼,到今天多次面对西藏高原和西北大川油然而生的亲切和熟悉,使她胸有丘壑。正因为胸有丘壑,韩一笔下的高原大川才有风雨晦明之形、纵横吞吐之势、阴阳浓淡之象,才会如此浑厚深远、气势撼人。为山川代言并与之“神遇而迹化”是石涛的追求,无疑也是韩一为之奋斗的理想。作为一位年轻的山水画家,韩一的未来可期。
2025年8月22日

![]()
![]()
· 关于艺术家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人民美术出版社签约艺术家
中国教育电视台《丹青中国》栏目特聘艺术家
河北省文学艺术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员
![]()
![]()
· 作品欣赏 ·







“文图”均可放大阅览
声明:转载内容,请标明来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