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美术资讯 >> 文章内容

展览现场 |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开幕

[日期:2024-05-22 11:00]   来源:  作者:王建飞   阅读:7404

2024年5月19日上午10点,由国家艺术基金、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美术馆、北京艺时间科技有限公司、桂林美术馆承办,2024 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开幕仪式在桂林美术馆举行。主承办方代表、来自全国的业内专家学者、参展艺术家代表及媒体朋友们参与了此次展览开幕活动。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项目,是从中央美术学院出发,在应和中央美术学院所倡导的“大美术”概念同时,对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中关于材料表现绘画语言本体与时代精神关系的专题研究。本次展览得到了业界艺术家们积极响应和支持,共有80位艺术家参展。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由桂林美术馆党支部书记邱丽萍主持

桂林美术馆邱丽萍书记表示,桂林美术馆一直秉持艺术匠心,赓续文化使命,多年来在桂林市文广旅局的领导下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汇聚全国专家和学者的力量,积极开展高规格的交流项目和活动,希望此次“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的引进,能为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为壮美广西的文旅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能。

独立策展人、本次展览项目策展人萧煌致辞

展览策展人萧煌分别从展览主题与时代使命担当等两方面,分享了展览项目的来源与策划思路。本次展览以更大的文化视域,注重回溯传统,通过梳理中国水墨、油画、漆画、版画等绘画语言发展特性的作品,强化对绘画语言本体规律的认知,并注重精神性与文化性的价值表达,进而融入对当下生活与社会现象的思考。希望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与推广项目,通过“言、象、意”的层级转化与价值提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基因,也期待看到更多具有鲜活时代文化价值内涵的作品。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谢森致辞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谢森表示,非常荣幸作为广西艺术家代表参加此次国家级学术研究展,展览活动对桂林甚至广西来说是大事件。材料表现绘画已然成为中国艺术一股强大的力量,极大地拓宽了当下的艺术表现领域。展览主题“写生与转化”与漓江画派注重写生的现场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强调艺术观念的转化,这对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新时代语境下,新的审美、新的材料与新的观念都应做到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本次项目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美术馆馆长吴守峰致辞

本次项目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美术馆馆长吴守峰,首先向提供支持与信任的各单位表达了感激。随后,吴守峰表示在项目策划过程中,团队一直保持着审慎、严谨与周密的态度,希望项目的实施与推广能够严格遵守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术标准,把好项目实施质量关,同时也借此期待能为中国美术教育探索出更多优秀的创作表达经验。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桂兵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袁桂兵,在致辞中首先对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央美院艺术展览项目来桂表示欢迎。他认为这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展览对桂林来说是一场饕餮盛宴,很好地契合了当前桂林正在努力打造的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希冀以此次交流合作为契机,汇聚全国的专家、艺术家们与山水桂林再一次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共同推动新时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兴盛!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采访现场: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中提出: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绘画材料是艺术用以创作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物质媒介。当材料成为语言本体,物质被剥离神秘的外衣,观念和思想成为目的和主体,材料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也不只是技巧、技法、技术。而材料本身成为一种艺术的时候,材料艺术以科学和非科学的方式无限接近思想创作本身。纵观五千年的中国绘画史,其实材料一直与绘画史的演进息息相关,与中国绘画的风格样式、语言形态、审美特质及精神内核,自然生成、互为一体。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是中国绘画在反思各种新潮与主义论之外,丰富新时代艺术语言价值体系,助力艺术创作在创新、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审美智慧建设,是以研究的智性创新,推动艺术实践,以艺术品质和人文精神为现代产业升级与优化,提供不竭原创力和创新生产力。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展至5月30日,欢迎广大市民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往免费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