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展讯动态 >> 文章内容

祝贺 | “墨映心象”纪君书法墨象艺术品鉴会在李可染画院宋庄院开幕

[日期:2024-05-13 09:58]   来源:  作者:杜鹃   阅读:105266







5月11日上午,由李可染画院宋庄院、潍坊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有君堂艺术沙龙”第4期:“墨映心象”纪君书法墨象艺术品鉴会在李可染画院宋庄院开幕。来自艺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及有关方面的嘉宾共7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期沙龙共展出纪君先生近年来创作的书法、篆刻、特别是具有探索性的墨象艺术作品共计80余件。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观赏和品评了纪君先生的作品,并围绕书法艺术的演进与创新、大字书法艺术创作、纪君墨象艺术创新的价值与意义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张其凤,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王德恭,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古代书法研究所所长晁岱双先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洪智,国际奥林匹克公共艺术大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研究员刘恒甫,一耕美术馆馆长、书画家陈一耕以及山东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潍坊书法家协会主席纪君先生等与会嘉宾在观展后召开的对话交流会上发言。活动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宗娅琮主持。




现场〡纪君老师为来宾介绍作品



纪君先生在开幕活动上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创作理念和心得。从事书法学习和探索50余年来,纪君先生高度重视并坚持中华传统书法基本功训练,积累了厚实的传统书法艺术功底。与此同时,他坚持在学习前人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借古开今,融会贯通。本次展出作品中,重点呈现了纪君先生近年来在传统书法创作的同时逐步向墨象创作演进的艺术探索路径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展览作品带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良好的审美体验。


开幕活动上,纪君先生还被聘任为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兼宋庄院院长史跃峰代表李可染画院向纪君颁发了聘书。





现场〡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史跃峰为纪君先生颁发聘书














  · 品鉴会摘要 ·  








李 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古代受展示空间和纸张制作条件等因素限制,大字比较少,书法精品主要是小字。当代社会为大字创作提供了展示空间,但总体上看书法精品小字多,大字少,大字书法应该是新时代的一个课题。纪先生是进行大字创作有代表性的一位书法家,看了他的展览我感觉挺振奋,他的大字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作品展现了很大的笔墨弹性,是用大笔大墨来写大境界,用大开大合来写大心胸。他的书法非常有传统功力,特别是对汉隶、魏碑方面下的功夫较大。在传统书法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后,纪君先生开始墨象艺术探索。他的墨象作品使用的元素比较丰富,既有宿墨、浓墨、焦墨、淡墨这些墨法的运用,也有色彩的运用,更有现代构成,扩展和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语言,从而和传统书法有所区别,这是纪先生非常可贵的地方。他的墨象创作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不脱离汉字,仍然是根据汉字来创作,这样的书法仍然保留了汉字的可读性和可看性。另一类是脱离了汉字,利用汉字的元素,点画、线条、笔墨,包括色彩,红黄蓝、红绿黑这些色彩来创作的他本人称为墨象的作品。两类探索都有意义,但我本人还是欣赏不脱离汉字这一路的创作,我觉得纪先生在这个方面应该进一步探索。








张其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


日本墨象派在日本也称为前卫派。所谓前卫,就是指其用意重在对本领域固有边界的冲击与跨越。但日本墨象派分两类,一类是把汉字作为前置规定性,对书写汉字这个边界心存敬畏;一类是不写汉字或弱化汉字,意在借助书法元素浇自己块垒。前者以手岛右卿为领袖,后者以比田井南谷为代表。纪君因为涉足于多个艺术领域,又具周游国外博物馆的阅历,因此对书法的边界,既有坚守的一面,创作了大量具有北碑汉隶意味的作品,同时又有跨越边界的冲动,因此推出了墨象甚至彩墨作品。在我看来,他对书法固有边界的冲击更像一个顽童游戏时听从自己内心感性冲动的结果,而非出于学理上的理性选择,但客观上他却激活并融合了这些来自于他绘画、摄影,甚至他对大自然飘逸的杨柳枝条、墙壁上的屋漏痕、倒影、污渍等观察体悟所得的经验与手法,因此大大拓展和跨越了传统书法艺术的边界。他的墨象创作充满了书法性的思考,充满了对书法元素的敏感探讨,不同类型的点、疏密有别的线以及线条的不同走向和恰到好处的运用,构成了他笔下一个个很美的画面。







王德恭

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10多年前就认识纪君了,那时他的创作还是比较传统的。他的书法传统功力深厚,在我认识的书法家里边,他属于年轻一代实力派书法家,用笔用墨我非常欣赏。他从隶书、汉碑入手,打好了传统的功底,然后进行大字的墨象作品创作探索,今天看到他的这批新作,令我十分震撼,感觉耳目一新。墨象派曾在日本很流行,他们把汉字,尤其是古文字的独字、少字作品搞得很大,效果很好,称之为“墨象”。书法是线条艺术,是用粗细不同,长短不等,浓淡有别的墨线来塑造字型。所谓墨象是用墨来塑造形象,而纪君创作的作品不但讲究墨象、墨形,更主要的强调表现神,所谓形神皆备。所以我看到他这次展览主题为“墨映心象”,我觉得这是纪君先生把“墨象”升华为“心象”,是他对大字作品创作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书法事业发展需要大字作品、呼唤大字作品创新的背景下,他通过大字作品创作来表达他的“心象”。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纪先生强调心象,是他心灵的呼唤,其作品表达了他的心声,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所以,他所创造的墨象作品就是他的心象作品。







晁岱双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古代书法研究所所长


这一次展览与我以前在潍坊见到的纪君书作大不一样,真的是耳目一新。这个展览题目起得太妙了,“墨映心象”、“墨象映心”、“墨象心映”,都是表达同样的一个意思,体现纪先生提到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纪先生借鉴了绘画、摄影,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摄影艺术以及现代设计艺术的一些形式,给大家呈现了这么多非常震撼的书作,为我们进行继承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思路,树立了一个标杆,看后深受启发。刚才李一老师提到纪君创作大气魄、大心胸、大气象,我也有这种感觉。看到这些作品,有一种“六经读罢方拈笔,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觉。







李洪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我看纪君的书法有三个感受:一是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了个人的语言。我与纪君认识十几年,对他的作品很熟悉。我主持一个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大道同行——中国书法百人作品校园巡展”,就请纪君题写了“大道同行”这四个字,在山东的中小学展览的时候,将这四个字做成了广告牌,并专门印制了一个几米长的横幅。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宏阔的气象,在这个大气象里边他又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形成了个人的特色,具有很强的可辨识度;二是他的作品让我感觉很自然。他的大字书法明显是写碑的,但能写到非常自然的程度。比如展览作品中这个“灵”字,写到中间三个“口”的时候,笔锋散开了,他干脆就这么写了,不再重新去描摹,顺其自然;三是通过他的作品我能够读到他内心的细腻。刚才李一老师讲的纪君作品那种大的格局、大的气象,我很赞同。而他用墨的枯中见润以及空间处理的细微之处,也体现了他自己内心细致柔情的一面,这是我欣赏他的作品给我很有力的一种感受。比如我看到这次展览作品中有一枚“山外山”的印章印象特别深。“山外山”三个字横向排列,至少并排有七个竖画,那种变化非常之难,但是纪君能够很巧妙地把这些竖划通过变换刀法、残破等方式处理得各不相同,不但变化多元而且非常自然。所以,我觉得纪君的外表给人一种山东大汉的粗犷之感,但内心感受丰富而细腻。






刘恒甫

国际奥林匹克公共艺术大会秘书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研究员


看完纪君展览后整体印象两个字:一个是“大”,一个是“朴”。纪君老师人个儿大,作品字大、印大、气魄大,同时他这个“大”也是他内心的博大。这种“大”不仅是外在形态,也是内在精神的一种表达,是他艺术底蕴平台的博大。正象前面老师讲的,纪君老师创作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能在多种艺术门类之中游走,我想只有这种不确定性,才能激活一个艺术行业真正的墨象形态。他用笔、用墨本身的形态跨越能力大。以我们面前这个“灵”字为例,上面特别重,到下面就已经进入一种干枯、空灵、只一个线条的状态,他能用书法表达内心的形态、表达这种生命的鲜活状态,我想这是艺术。第二个是“朴”,“朴”和“大”之间是一个合成,光有“大”也不行。他的字多以汉隶和魏碑为主,那个时代的审美倾向就是质朴,所以出现了象《张迁碑》样的作品,非常“朴”“拙”。我觉得这种“朴”不仅是字形态的朴,也是内心的朴。这种“朴”与“拙”、“博”与“大”,和我们时代的精神、和国际化的审美再进行融合创新,可能会有一个新的面目产生。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很不容易,责任重大。传统经典浩如烟海,如何在历史长河之中为我们这个时代书写一笔新的文字很重要。纪君先生在这方面已有探索和突破,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一首诗献给纪君先生:大象无形朴不雕,胸怀江山气自豪。自古琴书无专业,学问深时品自高。







陈一耕

一耕美术馆馆长、书法家、画家



祝纪君老师的这次展览圆满成功。今天进了这个场馆,很惊讶,也很激动,纪君老师这次展览,给传统书法注入了一个新的元素,新的活力,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学习。













   艺术家  纪君  


纪君,1963年生,山东潍坊人,一级美术师,曾任山东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隶书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潍坊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潍坊书画对外交流协会名誉主席、第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硕士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出版《纪君书法艺术》《纪君诗词选》《纪君横卷书法》《纪君摄影》《当代书法名家——纪君书作》《纪君书法新作》《大墨茫苍——纪君墨痕》《纪君墨象》等多部专业作品集。1989年在台湾举办个人书法展,先后二十四次应邀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展,作品三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等主办的各类重大展览,先后应邀在台湾屏东大学等高校作学术讲座,曾获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等多个奖项。










  · 现场作品 ·  

















































































   · 现场花絮·   






















































文图来源 李可染画院宋庄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