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评论 >> 文章内容

华亚座谈|古意今情——传统审美意趣的当代呈现

[日期:2022-08-21 14:31]   来源:华亚  作者:杜鹃   阅读:34430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直播回放





  · 古意今情 ·  


——籍洪达的绘画情境

/阴澍雨




籍洪达是一个勤奋、笃定的艺术家,近几年,他深究宋元绘画理法,从中汲取养分并加以转化,笔耕不辍。他的作品类型十分丰富,一直保持绘画实践的多元样式,人物、山水、花鸟自然融汇。同时,技法语言也慢慢形成一套稳定的系统方法,整体呈现出清逸高古、平淡天真绘画面貌。在当今冗杂的闹市,我们总能从他的作品中寻得那一方清逸之地,通达心灵安静处,实属难得。


他的绘画笔墨精美,氤氲流荡,通览之后,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




籍洪达  传移模写 70x30cm 纸本著墨  2016 



第一个特点是借古开今,以绘画的意趣、品格连接古今。籍洪达的《放鹤亭记词意图》,取材于苏轼的《放鹤亭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文中带有明显的出世思想,描写仙鹤之无拘无束,暗喻对隐居之乐的神往,写鹤亦是在写人。籍洪达生活在当下的社会情境中,精神表达亦是如此,只是艺术语言转化成了具体的绘画图式。他的笔法取自宋元,山水造境与花鸟灵性相结合。平远开阔的远山,朦胧而悠静,如烟似雾的祥云,变幻莫测。两只仙鹤一欲展翅,一翱翔天迹,呼应顾盼,自由自在,飘然不群。这样的主题实则反映出籍洪达的学养、才情与心灵追求。此刻,他也带动观者的心灵,进入超然于尘埃之外的广阔空间里,展翅远举。


也正因为穿越古今的精神链接,使籍洪达的绘画更能与当下人的状态互通交流,观其作品,总能静心品读,沉浸其中,却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神游在静谧的理想世界。




籍洪达  放鹤亭记词意图 70x64cm 绢本设色  2021



第二个特点是独具匠心的意境营造。唐代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重要概念,其中蕴含了含蓄而深刻的中国艺术精神。籍洪达在作品中十分注重造境,他经常运用晕染天地的方法使画面景深更高远,呈现深沉浑厚、烟云漫漫的意境。这既是现实中可见的情境,又不是纯粹真实的自然图景,这种想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来自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与自身的生命历练,唤起意象的本原与观者产生共鸣。


籍洪达的画面造境,一方面突出画面整体氛围,这得益于水墨的巧妙运用,在背景环境空间处有大面积的渲染,使画面天地浑然,又有多个层次。另一方面则是局部具体内容的经营组合,形成有机合理的整体,即合乎物理,又合乎画理。《荷涧文禽》中,整幅画面全以水墨绘成,笔法严谨工整,画面上段是远处藏在云雾后朦胧的遥月,中段莲蓬、荷花、荷叶错落有致,翠鸟在荷梗上暂憩,下段是一对文禽立于微倾的土坡之上,一只抬头向上望,另一只正自顾悠闲地梳理羽毛,远处是简淡的河面,与飘渺的天空渐渐融为一体,动静结合,静谧深邃,所绘之物都在情理之中。


在《从吾所好》中,画眼处是一红衣罗汉悠然自得半倚于浮云之上,目光深邃,画面上段祥云层层飘渺,下段加入平淡悠远的山水,整幅画面完全脱离真实的自然山水,但是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山水、宇宙的精神合一,创造出另一个宁静致远的理想空间,巧妙的造境体现出他的匠心独运和别出心裁。




籍洪达   闲庭信步 60x30cm 纸本设色   2018



第三个特点是入古出新,积极探索绘画语言的当代性。籍洪达的绘画渗透出古典美的特质,同时难能可贵的是还渗透出一种现代感,虽然它是朦胧的,但是可以感知的。这源于他对于绘画语言具体探索,使其作品于当代,既上追“高古”的格调,又能带入当下感受。


首先,对于图式的来源,他合理转化了传统绘画中的经典范本,使人能够唤起对伟大久远的艺术传统的回忆,这可能似曾相识,但大有不同,因为这些经典形象不是简单地借鉴,籍洪达将其在造型上加以变化,而后再带入到他所营造的画面情境中,精心地布置,这都源于他对于当代绘画图式的理解与思考。其次,籍洪达还在不断扩充自身的绘画语汇,凝练笔法。人物、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具体物象的表现,他以具体的画法区分,即不同的笔墨形态表现不同的对象,同样精细的线条表现不同质性的题材时,如木本草本,皆有不同。同样丝毛笔法表现禽鸟走兽,笔意差距被拉大、强调。再次,在布白处理中,对于虚实的表现,是籍洪达的优长之处。清代笪重光《画筌》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籍洪达注重画面的虚实变化,无论是点写还是渲染,他都认真地刻画、塑造的画面中“虚”的部分,正因为这些“虚”的处理,为观赏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增加了些许神秘的、不可言说的境遇,也让他的绘画有更多的解读,使更多人有参与感。最后,籍洪达注重绘画语言的写意表现。所谓“写意”,即强调借景传情,借物写心,而非技法上的“工笔”或“写意”之分。他的作品严谨不苟,虽然是工笔技法为主,但笔意与笔性中,通过精微的控制,书写性得以呈现。更重要的是对于“意”的表达得以突出,《精笃八极》中,画上题有《秋兴八首》,虽画面中没有人物,但是借物喻情,真正的景中人正是他自己,所有的景物都在传递着画者的“意”,他要创造摆脱了俗世的灵魂居所。


潘天寿先生云“故画学之温故,尚须结合古今,结合时地,结合自然,结合作者之思想智慧,而后能孕育其茁壮之新芽。”籍洪达正值壮年,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创作激情。相信他的艺术之树定能不断生长,繁茂且葱茏,独立于天地之间。



阴澍雨

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

《美术观察》栏目主持






籍洪达  博不溺心 72x43cm 绢本设色  2021








  · 座谈会现场 ·  





           


                               


           


          






  · 座谈会发言 ·  














  · 媒体采访 ·  






 · 现场嘉宾合影 · 







  · 作品欣赏 ·  




籍洪达  万福无极 70x20cm 绢本著墨  2020





籍洪达  安喜佳居 147x70cm 绢本设色  2021






籍洪达  宋人意笔 70x66cm 绢本著墨  2021





籍洪达  镜水无风 70x66cm 绢本著墨  2021






籍洪达  雾郁嵯峨 70x66cm 绢本著墨  2021





籍洪达  清音  36x48cm 纸本著墨  2019





籍洪达  夏至 25x46cm 纸本著墨  2020





籍洪达  进财 44x96cm 纸本著墨  2020





籍洪达  秋兴 43x88cm 绢本著墨  2020





籍洪达  雕华横逸 36x83cm 纸本著墨  2019





籍洪达  封侯得禄 60x120cm 纸本著墨  2018





籍洪达  宫扇 清末老绢著墨  2022










·